这片基地在建成10余年后,迎来了改造升级的新机遇,大棚全部重新搭建,土地已经平整,20余个市面上不多见的新品种葡萄即将在这里安家。
作为2025年全区乡村振兴重大项目之一和洛带镇农业产业强镇项目,在区农业农村局和洛带镇的支持下,宝胜村葡萄基地将对老旧果园进行提升改造,开展品种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、标准化生产等工作,带动全村葡萄种植走上高品质道路,并不断延长产业链,打造新场景,让葡萄的香甜在这方希望的田野上愈加浓郁悠长。
“大棚基本已经建好了,土壤也改良了JDB电子,下个月就要陆续开始种葡萄苗了。”走进葡萄基地,白色的大棚起伏有致伸向远方,大棚下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,场面十分壮观,宝胜村党委书记陈礼惠表示,从去冬到今春,这片基地正在大变样。
宝胜村这片葡萄基地建于2014年,经过十年的发展,无论是品种还是基础设施都已落后,改造提升迫在眉睫。
依托相关项目,在上级部门和洛带镇的支持下,宝胜村链接省农科院资源,引进有关龙头企业合作,将引进包括尼娜皇后等在内的20余个新品种。JDB电子“今年春天种下去,明年就可以试挂果,到时还会有专家根据实际情况来研判、挑选,选择最适合宝胜村土壤、气候等条件的品种再批量推广。”陈礼惠介绍。
在专家的指导下,基地拆除了原有的竹架大棚,全部换成钢架大棚并可伸缩,安装了水肥药一体设施,满满的科技范儿。土壤也全部深耕,并加入有机肥、糠壳等进行肥田,为苗子茁壮成长打下基础。
“全村葡萄种植上千亩,仅这片基地就有200亩左右,集体所有的80亩,我们今年主要对这80亩进行改造,以此为示范带动周边群众也一起升级。”陈礼惠说,基地还建起了专家小院,届时省农科院的专家会经常到基地进行技术指导。
带动作用正在显现。基地内杨大姐家就正在改造自家果园,请了好几名工人,有的在地面焊接钢条,有的上架安装,正将原有老旧的大棚全部更换。
这座古老的客家村落正散发着勃勃生机,越来越多的异乡人来到这里开办民宿、工作室,许多年轻人也由城返乡,回到从小长大的地方开起了家庭农场。文化底蕴深厚、JDB电子地理位置优越、产业优势明显、吸引力越来越强,如何将宝胜的这张牌打得更好?更多的思考和行动已在路上。
葡萄树下种羊肚菌。去年11月,省农科院为宝胜村提供了一亩地的羊肚菌种进行实验。在宝胜村9组邓大姐家的葡萄大棚下,第一批羊肚菌长势喜人,有的已达到采摘标准,有的还刚刚冒出头。“专家经常会指导我们具体的种植方法,感觉种起来比较容易,产值也很高。”邓大姐表示,如果试种成功的话,村里也会在更多葡萄大棚里推广,到时大家可以一起增收。
开发葡萄衍生产品。“我们不仅有葡萄,还有葡萄酒,葡萄文创产品。”陈礼惠表示,将葡萄这篇文章做好,JDB电子除了在葡萄种植本身上下功夫外,延长产业链条也是关键一环。目前,村两委正着手链接相关资源做好衍生产品的开发。
打造更大的田园课堂。宝胜村的田园大课堂早已名声在外,每年春秋季都会迎来全市范围内多所学校的学生开展农耕体验。而下一步JDB电子,宝胜村会将葡萄基地也纳入到田园课堂里,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农事体验,让更多人了解宝胜葡萄。
客家民俗体验、刘家龙表演……根植于深厚的客家文化,宝胜村一方面坚守传统,牢牢守住客家文化这个魂,将其不断发扬光大;葡萄采摘节、乡村音乐会、葡萄衍生产品……另一方面又不断创新,在做优做强葡萄产业的基础上,深耕土地、勇敢尝试,不断提升土地利用率,为村民增产增收。
“到时候大家可以春天观赏梨花,春末夏初看荷花,夏天来吃葡萄、听音乐会,秋天看稻田,冬春来喝羊肚菌炖鸡汤……”陈礼惠信心满满地说。